• 歌德学院圣诞特别活动与降临节花环

    本来打算上周六参加德国大使馆的圣诞慈善集市,但是那天没抢到票。火车上 freach 联系我,歌德学院有圣诞特别活动,活动里面有免费的曲奇。于是,我们就来到了北京海淀(赛博塔)数码大厦(Cyber Tower)的歌德学院。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中国) ,身后是歌德学院的标志

    歌德学院内的标志都使用德文和中文,简约的设计也很有德国范。学院不大,只有一层。一层被电梯划分成南北两半。北边是图书馆、办公室,南边是前台和教室。

    制作降临节花环(Adventskrans

    制作降临节花环是这次圣诞特别活动的主题,据考证它起源于德国汉堡。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这么被欢迎的原因。活动使用了两个教室,每个桌子上放着原材料和一份制作指南:

    降临节花环的制作指南(德语,翻译了半天才明白是什么意思)

    现在花泥上均匀地插上绿叶,然后放上四个蜡烛,再加上一点点缀,降临节花环就完成了。

    完成了我们的降临节花环后,我们在歌德学院的圣诞树边合了影就带着各自的手工品回去了。

    点亮第一支蜡烛

    带着完成的花环,跋涉两三百公里,来到了石家庄的宿舍。花环的四个蜡烛分别用来庆祝圣诞节到来前的四个周末。恰好今天(2023-12-03)是第一个主日,我们点亮第一支蜡烛,它象征着希望:对即将到来的弥赛亚的希望或期待

    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 (以赛亚书 7:14)

    主日一天的结束之时,要熄灭这支还未燃尽的蜡烛。最后,这些蜡烛要一齐点燃。

    点亮第二支蜡烛

    在降临节的第二个星期日,第二支紫色蜡烛被点燃。这支蜡烛是伯利恒蜡烛:

    路 2:12-15 CUVs 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 13. 忽然,有一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 神说: 14.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 神! 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 15. 众天使离开他们,升天去了。牧羊的人彼此说:「我们往伯利恒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指示我们的。」

    未完待续……


  • 洋酒漫谈

    回想一下,我也喝过挺多种洋酒了。那就随便谈谈它们吧。

    第一次尝试的是威士忌,量也不多,只有一小瓶。我印象中的威士忌的味道是多层的。开盖闻一闻,有种奇特的香味和酒的味道。入口后最先扑来的味道是烟熏味,然后是酒味和那种香味。至于回甘,我觉得是一种淡淡的烟味和香味。这种酒,不光是它的颜色还是味道,都让我有这种印象:一个老酒鬼在街头买醉…… 所以,我也不知道啥时候喝它好。

    然后是(干红)葡萄酒,这是室友周六喝酒团建时我买的。那天晚上在地下超市闲逛,看看有什么酒,就发现了葡萄酒。从标签上看,我喝的酒已经放了有段时间。但是,酒在超市里不是卧放的。 :-/ 打开酒塞子,里面的味道很深,把葡萄的味道完全都给盖住了。从里面倒出来,醒一醒,才能闻到香味。入口也就是葡萄味和酒味。如果喝的酒品质没错但是喝起来是酸的,那就可能是 “酒在里面睡着了”。倒出来的时候多摇会应该就能让它醒过来了。 750ml 的葡萄酒,我喝了两天才喝完。如果闻过它的味道的话,你就会知道葡萄酒是用来品的不是用来一下干的。这就是葡萄酒的 “绅士风度”。

    在室友的寝室里喝到了白葡萄酒。白葡萄酒不是白的,是透明的。和干红葡萄酒比,少了很多风味。我喝到的白葡萄酒不是干的,是甜的。尝起来没有干红葡萄酒有趣,就有种喝酒精饮料的感觉。就葡萄酒来说,我还是更喜欢干红的。

    哈!然后就是我逛石家庄超市时买到的伏特加了。酒是 Absolute Vodka 酒精体积 40%。伏特加就很有趣了,它比白葡萄酒看起来还要清澈。但更有趣的是,伏特加虽说是烈酒,但是它的味道也很清澈。味道只有水的味道和酒精的味道。伏特加的传统喝法是冷藏后吨吨吨,但是它没味儿所以没啥意思。这样喝有种奇妙的感觉,在喉咙里的还是冰的伏特加到了肚子里会变成温的(难怪斯拉夫民族喜欢喝这玩意)。

    伏特加另一种喝法就是加冰块和其它果汁,调成鸡尾酒。因为超市里橙汁卖光了,所以调 Screwdriver 的计划就泡汤了。但是,我买到了苹果汁然后去快餐铺位要了点冰块。往杯子里加了 1 份伏特加、 3-4 份苹果汁还有一堆冰块。这样,苹果鸡尾酒就调好了。味道还挺不错的,就是苹果汁的味道和淡淡的酒精,喝完一大杯有种微醺的感觉。

    至于其它洋酒(白兰地什么的)还没有尝过,但也是很想尝一尝。我觉得洋酒和白酒啤酒最大的区别就是,味道干净而且没那么容易上头。如果想为生活添加一点乐趣,小酌两杯洋酒是不错的选择。 但请注意:过度饮酒有害健康哦!


  • The hall

    外国语学院的大厅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High roof few books,
    a big chamber, empty and cold.
    
    Knowledge grows wisdom shows,
    nothing better than a well nice soul.

  • My first love

    纪念我的初恋 ― 陈家圆。
    You are the lake in the summer,
    saving me just like an angel.
    
    Sink in me,
    Sink in you,
    Knowing every inches from head to toe.
    
    Enjoy me,
    Enjoy you,
    Spending every hours with us, us both.
    
    You are the lake in the winter,
    sealing me from one another.
    
    Miss me,
    Miss you,
    A fish out of water is hurting too.
    
    Fade out me,
    Fade out you,
    Nothing will bring us back but my love stays cool.

  • 你能否感觉到?

    你能否感到宿舍的另一边人们正享受着美梦?

    你能否感到远处教室的人们正在努力学习?

    你能否感到校园外的公路上车水马龙?

    你能否感到外面的饭馆里的人们享受着美餐?

    你能否感到旅店里的伴侣沉浸在只属于他们的极乐时刻?

    你能否感到大都市的人们正在奔向他们的家?

    你能否感到自己和地球一起旋转运动着?

    你能否感到脚下的是数千公里深的地球?

    你能否感到天上的是无数运动的星辰?

    你能否感到地球的另一边是光明/黑暗?

    你能否感到你发送的每一比特数据都通过光缆越过千万公里?

    你能否感到……?


    其实,真正让生活充满新鲜和意义的,是能洞察到多少、能感受到多少。

    献给以前的我,在学校里犹如与世隔绝的我。


  • 自媒体们,学学语文吧!

    网络发达的现在涌现出了不少 “新媒体” 或者叫 “自媒体”,它们开始逐渐占据传统媒体(例如某某日报)的地位。但是,它们缺乏专业性并且有着各种各样的动机,这给像我一样的读者造成了不少困扰。

    我想为自媒体们提个醒,那就是好好学学语文吧!水平也不用太高,高中语文就行。

    怎么拟写标题

    新闻的标题应该简明地描述其说明的主要事实,这是对标题的最低要求。乍一看没啥大不了的,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你有没有见到过这些标题呢?

    • 《中方坚决反对!【看世界·新闻早知道】》(「中国反邪教」公众号,十一月七日电)

      主语是中方,谓语是反对,那么宾语跑哪去了?

    • 《三位小姐姐,这事瞒不住了!》(「中国反邪教」公众号,十一月六日电)

      这个就更离谱了,只点明了发生事实的主语。进去一看才知道是三位女士扶摔倒老人的事。

    • 《痛心!他牺牲了,年仅 33 岁……》(「中国反邪教」公众号,十一月六日电)

      这个则是压根没有主语,“他” 到底是谁?进去看看,是民警在工作中突发疾病因公牺牲。他的牺牲是这样的重要,我们需要发文章纪念他。但标题上都不写明“他”的名字和身份,这真的尊重他么?

    • 《知名女星:这是谋杀》(「中国反邪教」公众号,十一月四日电)

      标题是知名女星的评论,要报道的事实只字未题。


    上面的是几个典型的反面例子,很巧的是我在同一个公众号一页历史消息中就能找到。这不是个例,这是这些媒体的通病。

    这些“病题”基本上都是描述有关事实时成分残缺。为什么?我想是它们要操纵人心理的好奇心,来让它们拿到更多流量。至于流量怎么转换成它们的利益,我不知道。但肯定的是,对于读者来说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新闻中的特性中,新奇性和重要性绝对是重中之重(时效性则更重要)。不明晰的标题就会直接导致读者的浪费时间。读者一般更倾向于捕捉那些更重要、更新奇的新闻。而这些成分残缺的标题则直接剥夺了读者选择的权利,让人分不清主次轻重。(当然,我还有直接不看这些媒体的权利,我也很推荐这么干)

    《高考语文写作解题指导:如何拟写新闻标题和一句话新闻?》

    拟写正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无论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中,我们筛选的都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信息。我们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

    题外话

    这篇文章只说明了新闻标题的问题,这是因为我很少关注新闻和新闻里的内容。但是,最容易获取到的就是这些新闻标题了。

    这些不伦不类的标题真的很烦人。我认为现在青年的语文素养不强和环境的/关很大。假如一个人都是在抖音黄底白字的一句话视频新闻和这些“有病的”标题新闻中长大的,我们又怎么能指望他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呢?

    (当然,更有甚者,连一篇正经的中文或者英文文章都没看过。这样看那些议论文怎么会不头疼呢。这些玩意真的挺降智的。)


  • Except for the love of keeping on living.

    The morning is coming,
    Workers are begun working,
    Students are forced running,
    Cheaters are still lying,
    Officers are not doing,
    
    The poors have no where going,
    Like the sicks have no escaping,
    
    The superiors can do everything,
    While the inferiors can't do nothing.
    
    I may not work out these things,
    except for one thing that's never changing:
    the love of keeping on living.

  • Hello world!

    Welcome to WordPress.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then start writing!